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朱幼平:嚴監管之下區塊鏈發展之路區塊鏈

                  榮格財經 2018-08-30 15:01
                  分享到:
                  導讀

                  鏈改不僅是區塊鏈企業的治理模式,也是傳統企業(如國企、民企)的治理模式,應大面積推廣。

                  嚴監管之下區塊鏈行業該如何發展?

                  繼94后,不久前824監管風暴再度來襲。如此,區塊鏈如何發展,這是行業里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我們說,不要踩政策紅線,那么,哪些是政策紅線?應該怎樣看待這次的嚴監管?嚴監管后,區塊鏈如何發展?

                  一、從94到824,政策紅線在哪里?

                  2017年9月4日,我國七部委出臺禁令,已明確艾西歐屬非法;2018年8月24日,我國五部委進一步追加《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

                  這里有幾個罪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組織領導傳銷罪、詐騙罪、洗錢罪等,這些都是不能踩的政策紅線。

                  非法集資不是一個罪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多個罪名的統稱,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直接用“非法集資”這四個字代指具有非法集合資金屬性的數個罪名。傳銷也不是犯罪,但組織領導傳銷就構成刑法第224條之一,屬于犯罪行為。詐騙,通常指的是刑法第266條詐騙罪,也可能構成刑法第192條集資詐騙罪。洗錢罪是刑法第191條規定的。

                  通過通證到艾西歐到上所的加密幣,定性就是非法集資,這套邏輯行不通了。項目沒有實際內容的空氣幣固然不行;有實際內容的項目幣,也是不成的。總之一句話,一刀切,區塊鏈項目只要是融資,都是有問題的。

                  之前,許多項目讓用戶用比特幣等加密幣,購買項目方發的幣,眾所周知,這屬于變相非法集資,早就不能做了。

                  94禁令后,諸多企業紛紛出走東南亞,其中以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為主。項目方發幣給“私募”的機構或個人,再由這些機構或個人進行分銷(可理解為批發商和二級代理商的關系),最終,幣還是要賣給C端散戶。這套邏輯如果在境外循環中國的政策固然管不著。只要入境,只要客戶(C端散戶)在境內,都屬于非法。其中的項目方、私募方、代理方,都是有問題的。這些人不入境,并不代表沒有問題,只是沒辦法辦你而已。以前的事能寬容,現在都三令五申了,躲過去算走運的。

                  824比94更嚴的是,區塊鏈項目融資固然踩了紅線,組織者、領導者、代投者,還有“講師”都構成犯罪;為項目提供微信等平臺、支付等服務、宣傳等媒介、會議等場所,也是有問題的。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微信群和會議上給幣圈講課,是一件法律風險巨大的事,助紂為虐。請專家們檢點自己的言行。

                  當然,韭菜們是受害者,是沒有罪的。

                  偷摸炒幣和挖礦的,是灰色地帶。你做,政策不會管你;但出問題,法律也不會保護你。偷電挖礦肯定非法。做發幣交易通道也被堵死了。

                  二、嚴監管總體來講對行業健康發展有利

                  824更嚴政策出臺固然有“政策慣性”成分,因為P2P都嚴厲打擊了,空氣幣等咋能放過?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為政策是走過場,一陣風就過去了。業內人士不要有僥幸心理。

                  嚴監管對行業健康發展總體來說利大于弊,從長遠看,對行業發展有利。我們也十分痛恨“空氣幣”。區塊鏈行業跟別的新興行業還不一樣,有先天的缺憾,德不配位嚴重。這樣,行業自律不夠,就需要嚴監管。

                  只有杜絕了空氣幣,進一步說只有杜絕了心中走捷徑融資的貪念,大家才把心思用到真正的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上,區塊鏈行業才能真正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管理學上講上鎖理論。屋子上鎖固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如果屋子不上所,君子也以為屋子主任不在乎也進屋拿東西,君子也成了小人了。世界上的法律、規則、合同等,大多也是這個理。

                  我們主張為保護創新而分類監管,反對“臟水和孩子一起潑掉”。國家應該積極尋找區分良幣和劣幣的方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但請注意的是,政策是政策,主張是主張。主張沒被采納前,我們不能因為持有這樣的主張而逆政策而行。我們必須要遵守政策,不踩紅線。

                  更多的是,我們不能對區塊鏈喪失信心。我們說,區塊鏈是技術革命,更是認知革命。區塊鏈升級經濟系統,解決社會痛點,這個邏輯是說的通的。區塊鏈已經在各個領域里發揮作用。時間會證明一切。再過十年,如果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區塊鏈,就跟現在大家不知道什么是互聯網一樣,你肯定是OUT了。

                  三、行業怎么辦?

                  824政策說打著區塊鏈名義非法集資,邏輯重音在非法集資上。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是沒問題的,我國從來都是力挺的,關鍵是不能搞非法集資。

                  所以,我們主張,在境內真心想做好區塊鏈應用的團隊,請暫時放下到海外交易所發幣的念頭,不要著急賺“快錢”,先踏踏實實把技術及應用落地。

                  區塊鏈技術有很多優點,防偽防篡改、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等,能夠解決社會上的許多痛點問題,如商品溯源、版權保護及交易、數字身份、財務管理、電子證據、工業、能源、大數據交易、數字營銷、物聯網、公益、電子政務、醫療等。

                  另外,更值得期待的是,區塊鏈邏輯有信用機器、通證激勵、共治組織、智能合約等工具,可對企業進行鏈改。鏈改邏輯優于股改,也優于績效(如KPI),是搞活企業進而促進經濟復蘇的一劑良藥。鏈改不僅是區塊鏈企業的治理模式,也是傳統企業(如國企、民企)的治理模式,應大面積推廣。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發幣融資國家不讓干,大家不要干,不要踩政策紅線。但通證激勵仍有很多種辦法。比如,通證只送不賣,做發錢的通證,不做收錢的通證,這在邏輯上是行得通的。如果項目方為了擴大用戶量,空投糖果(通證),增加粘性(社區活躍),這是合法的。這種通證跟傳統的積分是一致的,或說積分通證化。Q幣是合法的。

                  在政策框架下,通過傳統合法融資方式,解決企業發展融資問題。比如,與有牌照的融資機構合作,發信托,發理財,走傳統股票融資上市道路等。

                  區塊 政策 項目 集資 問題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