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能再炒了,“區塊鏈”了解一下?區塊鏈

                  區勢傳媒 2018-08-31 17:41
                  分享到:
                  導讀

                  互聯網泡沫過后,經過大浪淘沙,一批互聯網巨頭們成為富可敵國的經濟體,其創造的新型商業模式也已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當年投資這些互聯網巨頭的資本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同樣的機會也可能存在于目前的加密貨幣市場,畢竟,科學技術不是泡沫,泡沫的只是資本市場。

                  曾經有一個調查,訪問員在某城市街頭隨機采訪過往路人,問他們“你認為現在什么行業最賺錢?”絕大多數的受訪者都回答,“買房子最賺錢。”

                  的確,從1998年我國啟動住房改革、實行房地產完全市場化以來,國內人口迅速往大城市聚集,截止到2017年底,城鎮化率已從30%達到了58.52%。

                  與城鎮化率同時上漲的還有房價,以一線城市為例,2008年北上廣深的平均房價還在1萬元左右,而到了十年后,北上深平均房價全部突破5萬。“干工廠”不如“炒房子”,逐漸成了國人的共識。但“炒房子”躺著賺錢的日子能永遠持續嗎?隨著三四線城市房價的一輪快速上漲,中國的房地產上漲的大周期很可能要結束了。

                  碧桂園前一段時間因搶工期,房屋質量引發事故,高層親自出面道歉。這一事件將行業內一個“不能說的秘密”暴露了出來:“為什么很多房企在三四線城市拼命搶地,拼命開發?因為三四線城市的”韭菜“割完這一波就沒了。”

                  “收割“三四線的說法,其實早在去年就有了。當時,有地產商就和教授說得很明白,那么多地產商都在高周轉、都在拼命擴張規模,不是這個市場發展空間有多大,是因為所有人都在搶最后這一波市場紅利。

                  中國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37歲。這些人口即將達到40歲。按照國際慣例,人口年齡達到40歲以上,對住房的需要將大大減少。換句話說,再過幾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將真正進入衰退期。

                  我們知道,目前大部分理財產品吸收來的資金最終都流向了房地產行業,一旦房地產收益下降,國內巨額的存量資金何去何從?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有可能為未來資金投資提供一項重要標的。

                  由于之前加密資產市場魚龍混雜,整個市場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據TechCrunch發布的一份數據報告中提到,截止2018年6月30日超過1000個加密項目“已經死亡”。普華永道和瑞士加密谷協會的一份近期報告也顯示,絕大部分的ICO項目都以失敗告終,只有大約三分之一能獲得成功。2018年以來全球ICO募資額度從1月份的15.22億美元一路下降,7月份甚至只有1.07億美元,下降幅度超過90%。

                  有人將目前加密市場的低迷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做對比,兩者確實都有著相似之處,都是由技術進步帶來的商業機會,都在沒有展現出巨大商用價值時就吸引了海量的資本進入,連泡沫破裂時資產下跌的曲線都那么相似。

                  但拋開市場的喧囂,理性看待孕育出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它是一種按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并由密碼學技術保證,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數據庫。

                  區塊鏈技術并不能直接對生產力形成大幅提升,而是用于生產關系的重塑,解決目前中心化網絡和組織形式所帶來的壟斷、信息不對稱、透明度低等問題。誠然,目前這個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披著“區塊鏈技術”外衣的“資金盤團隊、”“傳銷團隊。”但也存在有真正希望“改變這個世界”的有心人腳踏實地的推動區塊鏈應用落地。

                  互聯網泡沫過后,經過大浪淘沙,一批互聯網巨頭們成為富可敵國的經濟體,其創造的新型商業模式也已成為主流商業模式,當年投資這些互聯網巨頭的資本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同樣的機會也可能存在于目前的加密貨幣市場,畢竟,科學技術不是泡沫,泡沫的只是資本市場。

                  本文來源:區勢傳媒  責任編輯:Hayek

                  聲明:本文系區勢傳媒原創稿件,版權屬區勢傳媒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區勢傳媒”,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市場 城市 技術 加密 區塊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