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有車卻騙捐?區塊鏈讓互聯網公益和扶貧更透明區塊鏈

                  一本財經 2018-09-02 01:39
                  分享到:
                  導讀

                  扶貧,一直是世界級難題。而區塊鏈技術,或許能破解中國農村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困局。

                  因為缺乏監督,在互聯網公益眾籌項目中,騙捐、詐捐等亂象頻發。與此同時,扶貧的最后一公里,也往往成為貪腐的重災區。如何解決在公益項目和政府扶貧項目中的信任問題,讓其全程公正、透明?區塊鏈技術,或許是一個殺手锏。

                  痛點

                  現在,一看到有人在朋友圈發輕松籌鏈接,張強就會將其拉黑。他自問,自己是不是太冷漠。但此前的種種見聞,讓他對眾籌平臺完全失去了信心。

                  “一個有能力買房買車的人,卻要從一些比他生活還困難的人身上白撈,這世道還像話嗎?”他表示。 

                  長期以來,公益項目都存在信息不透明和信息造假等問題。但這一點,并沒有因為互聯網的出現而改變,反而因此變得更嚴重了。

                  南都記者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在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上,上傳從網上購買的虛假住院證明及虛假疾病診斷書,這些假材料都通過了平臺審核。

                  也有網友吐槽,說看到有人發的水滴籌鏈接: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出了車禍,兩處骨折,需籌款10萬?!芭⒌能嚨湶⒉粐乐?,骨折也不是粉碎性的。”他覺得,10萬的金額太夸張了。

                  還有媒體報道,有人稱自己母親得了乳腺癌,需籌款30萬。但實際上,這個人夸大了母親的病情,且除去醫保費用,他的母親治療費僅需6000多元。

                  互聯網公益籌款平臺成立的初心,是幫助那些真正因為生病走投無路的人。但因為缺乏監督,總有人借機牟利,騙捐、詐捐事件時有發生。還有黃牛收集患者信息,賺取中介費。

                  種種亂象,讓互聯網公益變了味。

                  現實中,幫扶對象往往難以精準識別,有人為了當上“貧困戶”,會隱瞞打工收入。如何對貧困戶進行有效識別和建檔,是精準扶貧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此外,在扶貧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基層干部優親厚友,套取、侵占和挪用資金等違法違規情況,一直層出不窮。

                  “農村是一個熟人社會,村干部往往會向上虛報貧困人口名額,以便為自己的擁護者們爭取更多資金?!庇写迕裨嬖V媒體。

                  在這一領域,被查處的案件并不少見。為此,2018中央1號文專門提出,要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看上去,要把錢送到最需要的人手里,并不容易。

                  此時,人們把目光投向了區塊鏈技術。由于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問題,完善問責機制。而政府部門和一些大公司,已經開始了這一方面的探索。

                  重建信任機制

                  區塊鏈上的公益賬戶,與普通公益賬戶最大的區別,就是你能看到自己捐的錢去哪了。

                  日本的一個公益組織,在2014年就引入了比特幣募捐,以救助日本大地震災區的兒童。他們在網站上公布了一個比特幣收款地址,號召人們捐款。該組織的發言人稱,區塊鏈是公開、透明的,任何人都能查看捐款賬戶上的比特幣數量和流向。

                  2017年,因櫻花節著稱的日本弘前市,也宣布接受比特幣捐款,以保護當地的幾千株櫻花樹,并修復古城上的石頭。

                  在印度,Accenture實驗室與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運營午餐保障項目Akshaya Patra進行合作,為印度1.35萬所學校的160萬名學生提供午餐。

                  他們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四個關鍵流程,即收集學校反饋、跟蹤食物供應鏈、記錄食品數量以及監管生產流程。

                  “區塊鏈技術的引入提高了效率,確保了食品安全。一旦哪個環節出現安全問題,我們可以第一時間進行追責。”Akshaya Patra基金會首席執行官表示。

                  在全世界范圍內,區塊鏈正在改變公益組織。

                  在中國國內,阿里、騰訊、京東等巨頭,也正在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公益。

                  2016年,螞蟻金服就宣布與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合作,在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上線區塊鏈公益籌款項目“聽障兒童重獲新聲”。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的用戶目送善款從自己的支付寶流入基金會,再進入公益執行機構,最后進入受益人的賬戶,哪天、幾點、多少錢,都一目了然?!蔽浵伣鸱嚓P負責人告訴一本區塊鏈記者。

                  2017年,騰訊推出了“公益尋人鏈”平臺,化解數據孤島現象,將多個尋人平臺的信息打通。

                  尋找失蹤兒童最寶貴的時間,是在其失蹤后72小時內。因此,這段時間也被稱為“黃金72小時”。通過區塊鏈技術共享數據后,家長“一點發布”,尋人信息就會第一時間同步到全部平臺,為在黃金72小時內找到孩子提供便利。而孩子找到的消息,也會被同步到各平臺,避免資源浪費。

                  2017年開始,京東公益也與美麗中國支教項目合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物資公益捐贈流程溯源。因為區塊鏈,人人都可以準確追蹤到送給孩子的每一份禮物的去向,。

                  據媒體報道,水滴籌和輕松籌等商業互助平臺,也開始使用區塊鏈技術。捐贈記錄在鏈上人人可查,不可篡改,一旦出現詐騙,可以迅速準確地追責。

                  助力精準扶貧

                  在精準扶貧層面,區塊鏈技術也開始真正落地了。

                  貴州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大、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一個省。2016年12月,貴陽市政府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率先發布了《貴陽區塊鏈發展和應用》白皮書。

                  “引入區塊鏈的目的,就是在現有精準扶貧措施基礎上,融入區塊鏈技術,全方位跟進精準扶貧進程,綜合分析致貧原因,提供精準扶貧新思路、新方法。”白皮書這樣寫道。

                  第二年的5月,貴陽首個“區塊鏈 精準扶貧”項目區塊鏈助困系統上線。在這個系統中,每個貧困戶和殘障人員的信息,都會上鏈。扶貧款項會直接通過點對點的方式,轉到他們的賬戶中。

                  在貧困率為12.4%的西藏,地方政府也與中國銀行合作,在2017年初推出了用區塊鏈技術打造的“扶貧資金支持保障系統”。該項目的第一期,在線審批了近400筆監管項目。在該項目的第二期,扶貧資金審批使用將全流程上鏈。

                  而在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革命老區蘭考,當地政府打造了區塊鏈產品“鏈信通”,提供一站式數字普惠金融服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無任何抵押物的普通農民,也可以很輕松地獲得建養雞場的數萬元貸款。

                  扶貧,一直是世界級難題。而區塊鏈技術,或許能破解中國農村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困局。

                  區塊 扶貧 公益 技術 平臺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