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區塊鏈

                  45區 2018-09-04 15:09
                  分享到:
                  導讀

                  熊市中的另一條賽道

                  專利,本質上其實是權利和利益。

                  蘋果和高通聯手上演了一出關于專利導致反目成仇的戲碼,摩拜單車“掃碼開鎖”專利糾紛引發熱議,專利行業向來充滿了血雨腥風。 

                  而區塊鏈技術的迭代開始給這個行業帶來不一樣的景象:國家隱秘布局、互聯網巨頭蜂擁而入、投機分子聞訊而來……數字貨幣市場寒冬來臨時,區塊鏈專利領域卻迎來屬于它的牛市。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噴發

                  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近期發布的《區塊鏈深度專利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已有2300多個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申請。

                  該報告稱,這些專利申請中55%來自中國,專利申請量高達1297件,反超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專利申請占比分別為3.4%、2.8%,這些主要國家的申請人持有全球90%以上的區塊鏈專利申請。 

                  而在最發布的“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中則列出了2017年區塊鏈專利申請的公司排名情況,其中阿里巴巴位列居首位。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45區發現,從2015年起,國內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就呈現快遞增長態勢:2015年為23件,2016年飛速增長到362件,到了2017年申請量已達648件。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從公司排行榜上可以發現,在區塊鏈專利的申請的公司類別上,呈現出銀行等金融領域與互聯網科技兩大陣營的態勢。

                  這也從側面觀察到國內區塊鏈技術的突破口目前其實集中在金融和互聯網領域。

                  互聯網領域,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持續發力活躍在防偽溯源、物流追蹤方面;騰訊開始將區塊鏈開發的重頭戲放在稅務和游戲上;京東和百度分別在區塊鏈大家和金融進行布局。

                  而在金融領域,根據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文件,中國銀行于去年9月28日首次提交區塊鏈專利申請。該發明名稱為“一種區塊鏈數據壓縮方法及系統”,其目的是解決區塊鏈交易系統數據不斷增長導致存儲空間緊張的問題。

                  盡管阿里巴巴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去年位于全球第一,但45區發現占據全球最多區塊鏈專利申請量的其實是中國央行。

                  根據“2017全球區塊鏈企業專利排行榜”顯示,“央行系”金融機構——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科學技術研究所、中鈔信用卡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三家機構的專利申請總數達68件,超過阿里巴巴。國家隊顯然也開始全面地布局區塊鏈技術的研發。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雖然國內區塊鏈專利申請量在快速增加,但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ASIS實驗室張盛副教授卻認為國內專利布局仍有不足:“一方面基礎專利較少,專利布局不足;另一方面涉及應用場景的專利較少,大部分均為金融里的交易驗證或者是食品溯源等方面。”

                  授權專利

                  “除了關注公司專利申請數量外,其實還應關注獲得授權專利的數量,也就是已經獲得國家認可的專利,這是一個更有分量的評估維度。”一位專利申請行業專家告訴45區。

                  45區發現截至今年8月28日,國內獲得區塊鏈授權專利前三位的企業分別是國家電網公司、金融壹賬通和北京眾享比特科技,金融壹賬通的前身其實是平安金融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而在互聯網巨頭中,僅有騰訊與微眾銀行聯合體獲得一項國家專利授權,阿里巴巴雖然申請數量較多,但目前暫無專利獲得授權。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就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而言,可能各家針對的不同,但是就技術專利的權威性來說,能夠得到國家授權,就是一種背書。”一位資深區塊鏈行業人士表示。

                  45區認為不管是在專利申請數量上,還是獲得授權專利數量上,國家隊都已經將“第一”牢牢握在手中。

                  全球2300件區塊鏈專利井噴,“央行系”低調領跑

                  利益

                  當每一個行業熱潮不斷升溫時,背后總會有利益體在添柴加火。

                  澳大利亞計算機科學家Craig Wright聲稱自己就是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并通過一家叫做 EITC 控股的公司,向英國提交了 50 多項圍繞比特幣和其底層區塊鏈技術的專利申請。

                  但他提供的證據并沒有被大眾所認同,相反有行業人士推測他這是想從炒作事件中謀利。

                  除了專利炒作外,一些“專利流氓”會囤積專利以牟利。例如IntellectualVentures和Acacia Research這樣的公司會購買大量區塊鏈專利組合,然后等看到賺錢機會時才行動。

                  而在公司層面,一些企業同樣企圖用區塊鏈專利來作為吸引資本的籌碼。

                  國際專利組織湯森路透的主編Batteson稱專利是公司吸引投資的重要工具,某些技術上的專利向投資者發出“企業擁有并能利用知識產權,不會受到其他聲稱擁有所有權的人的干涉”的信號。 

                  彭博社則表示區塊鏈專利“對于希望重塑金融服務行業或產生有利可圖的加密貨幣相關業務的公司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專利可以幫助公司吸引投資,保護產權并從其他公司獲得壟斷利潤。

                  45認為,對區塊鏈專利的研究和深入可以成為區塊鏈真正落地應用的有力支撐。同時,專利的數量也會對公司的市價產生很大的影響。

                  專利作為區塊鏈領域一塊尚未完全被開發的處女地,成為了各個公司、機構爭相搶奪的目標。

                  而當這些企業在區塊鏈專利申請賽道上互相追趕時,其實瞄準的是獲得更多的授權專利,進而在應用時代全面到來后獲得話語權、掌握主動權。

                  專利 區塊 公司 申請 行業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