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中,區塊鏈的下半場怎么玩?區塊鏈

                  巴比特資訊 2018-08-30 22:30
                  分享到:
                  導讀

                  毫無疑問,區塊鏈過去的那一整套玩法已經不靈了,所有以資金盤和做莊為依托以實現收割目的的區塊鏈項目都逃不脫被熊市洗刷出局的命運。

                  僅僅在半年之前,區塊鏈投資機構和項目方還以一種“降維攻擊“的視角將傳統投資機構和項目歸類于”古典互聯網“,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各種三點鐘無眠社群熱鬧非凡,各式區塊鏈峰會旌旗招展,甚至”連睡覺也是多余的“。此一時彼一時,如今三點鐘社群的成員,有的幣價歸零了,有的微信號被封了,有的被控訴血淚文,就算那些想辦區塊鏈峰會的主兒,酒店還不接了呢。

                  人間才過了半年,幣圈卻像過了千年。一部分自視甚高的區塊鏈從業者或許做夢也想不到這么迅速就從人生巔峰跌入谷底,被無情地打入了自己所鄙夷的“古典“類別——成了“古典區塊鏈“。套用CoinTiger創始人Frank Ling的一句非常經典的描述來形容當下泥沙俱下的區塊鏈環境:本來廣袤的草原上,草和牛都沒有了,剩下1000只扛著量化交易鐮刀的獅子互相收割,生態環境垮塌了。

                  如果說幣圈生態的垮塌屬于內憂,那么監管的圍剿就是外患了。一方面,政府出手,8月24日,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5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8月28日,中國互聯網金融舉報信息平臺將代幣發行融資納入互聯網金融舉報范圍,意味著圍繞“幣”的名稱開展的金融活動都被納入嚴格監管。據傳,該系列舉措是為了穩固94一周年的成果,抑制死灰復燃的各種幣圈亂象。另一方面,處于鏈圈的傳統互聯網巨無霸BAT一改往日與幣圈“進水不犯河水“的姿態開始進擊,騰訊封微信,百度關貼吧,阿里堵場外交易,原本互相看不上眼的巨頭們在圍剿幣圈的戰役中可謂配合地天衣無縫。

                  毫無疑問,區塊鏈過去的那一整套玩法已經不靈了,所有以資金盤和做莊為依托以實現收割目的的區塊鏈項目都逃不脫被熊市洗刷出局的命運。如何學習互聯網泡沫中的亞馬遜和阿里,穿越牛熊并最終成功奠定商業版圖?內憂外患中,區塊鏈的下半場到底怎么玩?相信這些都是區塊鏈從業者和信仰者們最關心的問題。

                  觀點 (3).jpg

                  未來的區塊鏈一定是圍繞著使用場景而展開的,而不可能是通過“炒幣”憑空注入價值的。大浪淘沙過后,生存下來的一定是能夠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幫助實體經濟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的項目。區塊鏈的下半場,需要重點關注下列五大核心判斷:

                  1、示范性的商業應用落地是當前區塊鏈領域的最大挑戰也是最大機會。區塊鏈的生命力在于其商業應用的大規模落地和社會效益的實現,可以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充分感知其普世價值。這是全行業的期待,也是當前區塊鏈行業發展的瓶頸。一方面,聯盟鏈通過防篡改、可溯源等特征以降低信息不對稱,實現數字確權,是一種重要的效率提升手段,最先落地會在那些對數據和流程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需求的領域,如金融、溯源等行業;另一方面,公有鏈的意義在于對傳統經濟系統的通證化改造,重新定義生態內的產、消等各方的分配關系和組織形式,適合用在那些缺乏有效分配機制或可靠激勵體系的分布式商業經濟系統,是對現有商業形態的顛覆式變革。

                  2、資產流量的爭奪戰將決定公鏈的排序。在BAT主導的傳統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是至上的鐵律。如果說互聯網時代是人類的數字化遷徙,那么區塊鏈則是物理世界的數字化遷徙。區塊鏈重塑的不僅是人類之間的價值交互,更具意義的是未來AI時代物理資產之間的協作關系。在人類的數字化遷徙中,基于人類活動的社交、電商、搜索等流量場景締造了BAT的商業帝國;同樣地,在未來全面發生的物理資產數字化遷徙中,公鏈作為價值高速公路的基礎設施,所服務物理資產的流量,將決定公鏈在賽道中的排位。

                  3、大量幣圈項目會通過收購實體企業來實現商業落地和法律合規。有著雄厚資本加持的幣圈頭部機構缺的是使用場景,實體企業也正好有資金訴求,兩者的結合可以說是各取所需。合規層面,幣圈項目也有強烈的訴求通過收購政府監管體系內的實體企業以擺脫“法外之地”的運作模式。例如,8月17日,Penta 基金會宣布以每股0.02澳元的價格成功收購澳大利亞上市的物聯網企業 CCP Technologies,該收購獲得澳洲證券交易所監管部門的批準,開創了全球用數字貨幣(Token)收購上市公司的先河。8月27日,火幣集團以6.03億港元的代價成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HK.1611)實際控制人。

                  4、DAPP生態將從數量導向向質量導向轉型。許多主流公鏈號稱已經有上千款DAPP在運轉,但根據加密貨幣研究員Kevin Rooke的研究,當前以太坊和EOS這兩大公鏈平臺上日活用戶數超過300人的DAPP一共只有8個。盡管數量唬人,但所有這些DAPP的日活之合,甚至還不如中國的任意一款主流APP,而且活躍DAPP的類型基本屬于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以及游戲的范疇,向實體經濟的滲透還比較有限。這背后的瓶頸固然是公鏈的低性能和高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公鏈生態的衡量標準需要從看DAPP數量向商業項目的質量轉型。這就好比衡量一家證券交易所的標準并非掛牌上市企業數量多少,而是成功孵化出哪些厲害的企業。

                  5、以退為進是項目方給社區注入信心的關鍵。BTC能夠在熊市中表現穩定,而EOS卻備受詬病,并非技術上的優劣勢真正如此明顯,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的不同點。中本聰在完成BTC的運轉之后功成身退,完成了一次區塊鏈歷史上最偉大的“跑路”,相較而言,EOS卻愈發顯得中心化,EOS核心仲裁論壇(ECAF)不停地以大權獨攬的姿態做出各種決策,使得有人開始建議EOS不要自稱“區塊鏈項目”了。中心化的傾向在普通項目中更加普遍,大量項目方在開銷上不透明,在治理上獨斷專行,顯然有悖于區塊鏈的初衷。未來真正得以長久的區塊鏈項目必然要向BTC一樣回歸社區,以退為進才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區塊 項目 商業 互聯網 企業
                  分享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


                  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