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網出售5億條華住酒店用戶信息,比特幣竟成犯罪分子交易的一大利器區塊鏈
在暗網上出現了一則出售華住集團旗下酒店用戶信息的帖子,用戶信息被標價為8比特幣或520門羅幣(約37萬人民幣)進行出售。
8月28日,一篇關于華住旗下酒店用戶信息泄露的文章在各大網站和社交平臺上刷爆。稱在暗網上出現了一則出售華住集團旗下酒店用戶信息的帖子,用戶信息被標價為8比特幣或520門羅幣(約37萬人民幣)進行出售。
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戶身份信息以及開放記錄在內的共5億條信息內容,涉及的酒店包括漢庭、美爵、禧玥、諾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尚品、宜必思、怡萊、海友。
華住集團已于當天下午向上海長寧公安分局報警,公安機關正在核實調查。
同時,華住還聘請了專業技術公司進行內部調查,調查發現事故原因疑似華住公司程序員將數據庫連接方式上傳至github而導致泄露。
這樣一個數據信息泄露的重大事件將大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企業信息安全管理上,但似乎沒有所少人注意到另一個細節——交易媒介采用的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在近幾年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尤其是去年年底到今年。如今,加密貨幣正在被各國所接受,越來越多的企業、商家也開始接納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
然而,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加密貨幣方便了人們的支付方式,同時也為那些地下交易提供了便利途徑,就如此次華住酒店用戶信息在暗網被售賣一樣,通過比特幣或門羅幣進行交易不會留下任何個人信息,躲避監管,簡直就是作案利器啊。
近幾年黑客交易逐漸開始由“地上”轉入“地下”,選擇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進行交易,在一些人的眼中,這些加密貨幣已經變成地下錢莊、圈錢和洗錢的最佳選擇。
當然,世界各國目前都在逐步完善加密貨幣相關政策,以更好的監管市場。
目前,一些比特幣交易平臺還在運行,存在眾多監管盲區,監管部門可以監督到很多大的交易平臺,但還是會有一些小交易平臺鉆監管空子。
對此,監管部門有必要實施“一竿子插到底”的穿透式監管,提高監管規范法律效力層級,維護投資者利益,防范金融風險。
在逐步收縮的加密貨幣監管政策下,或許有一天,比特幣不再是神話,但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法還是會多種多樣,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善技術,加大監管,有效預防或減少損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